“择校热”、“入学难”、“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农村教育发展滞后”……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系列不均衡问题也日益突出。2014年,我市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梳理全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脉络,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薄弱联合办学
推进管理水平均衡
2014年6月17日上午,晋城市实验中学与民办晋城北华学校举行联合办学挂牌仪式,标志着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捆绑式发展试点工作正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为进一步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市教育局去年加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合办学、捆绑式发展力度。市区内首批结对的有凤台中学与开发区颐翠中学、实验中学与民办北华学校、晋师附小与城区古矿小学。各县(市、区)教育局也分别选取辖区范围内的部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捆绑发展。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将在先期试点校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联合办学的模式,并探索新形式,通过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及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帮扶,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推进全市城乡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均衡发展。
向农村倾斜统招计划
推进生源素质均衡
“今年中考,我们将把晋城一中、晋城二中、实验中学、高平一中、阳城一中、泽州一中6所省级示范高中以不低于70%的统招计划按生源比例分配,其他县区优质高中招生统招计划分配比例原则上也不得低于70%。”在去年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局长尹红岩郑重承诺。
为进一步促进生源素质均衡配置,推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享有同等同质的教育资源,市教育局按照“向农村学校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双倾斜原则,除阳城一中拿出统招计划的80%进行了指标分配外,晋城一中和其余各县(市、区)一中全部拿出了70%的指标进行分配,其余高中分别拿出了30—50%不等的统招计划进行了分配。全市10所普通公办高中共分配指标生计划4815个,占到了这10所学校统招计划的60%。
“今年中考考了520分,比晋城一中统招分数线619分差了99分,原以为没有希望了,没想到却通过指标被录取了,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受益于新措施,泽州县山河镇衙道中学学生张学斌进入晋城一中学习。据统计,2014年,像张学斌这样通过“指标”进入到优质高中读书的有4060名学生。
加强校长教师交流
推进师资队伍均衡
“为了帮助新建的颐翠中学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去年9月特地派了两名校长和5名老师到这边来交流,此次交流将持续3年时间。交流过程中,两个学校的教师培训、学生考试等都是同步进行。”正在颐翠中学参与交流的凤台中学校领导孙国喜对记者说。
2014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范围。据统计,2014年,我市实际完成交流校长80人、交流教师1436人,分别占到符合交流条件的17%和19%,超过了省定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国培计划”3847人次、省培33295人次、市培2825人次,组织了校长和行政干部高级研修等各级各类培训。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推进办学条件均衡
去年11月24日至26日,国家督导检查组对我市城区、阳城县、高平市进行督导检查,3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任务完成率居全省前列。其中,阳城县在全省接受国家评估的21个县(市、区)中成绩名列第一。
这是对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促进教育公平、全力提升办学水平的肯定。2014年,泽州县、沁水县顺利通过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验收;陵川县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正式启动实施,县级资金配套到位;爱物学校、晋城中专、金村教育园区等各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域网入网学校达到469所、师生覆盖率达到95%,536所学校完成了“人人通空间”注册,教师注册率超过了70%;推广了“翻转课堂教学法”教育信息化应用,组织了远程互动教学测试,开展了小学音乐、美术课的网上教学,加入了全国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在高平市、晋城四中、泽州一中、凤台小学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实验工作,实施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我市也获得山西省首届中小学优秀微课程评选一等奖两个,10节优秀课例获得“中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课例”一等奖。
2014年,晋城教育事业砥砺前行,力促均衡发展,谱就了篇篇华章。2015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晋城教育将以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再创发展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