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晋城教育

【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 学先进赶先进 建功新时代】问渠那得清如许——晋城一中加强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工作纪实

2018-06-03 15:03 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 吕媛  2017年晋城一中一本达线率85%,23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先后被北大、清华、人大、上交、浙大等全国15所双一流大学授予优质生源基地校;荣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晋城一中不仅让晋城人感到骄傲,更成为全国高中教育的突出典型。凭借出色的教学业绩,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大会上,晋城一中荣获“突出贡献奖”。

图为晋城一中师生开展千人远足活动。 桑琦 摄
图为晋城一中师生开展千人远足活动。 桑琦 摄

晋城一中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创造教育界的“奇迹”?近日,记者走进其中一探究竟。

良好学风,让学习成为每个孩子自觉行动

走进晋城一中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令人感受深刻。

晋城一中现有在校学生3400名。其前身是爱国志士马骏于1929年创办的崇实中学。从1945年至今,学校几易校名,太岳二中、晋豫中学到山西省立晋城中学,最终更名为晋城一中。不管校名如何变迁,但历史赋予其深厚的人文气息却始终薪火传承,连绵不息。

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校师生继承发扬老区办学传统,勤勤恳恳,严谨治学,逐渐形成了“教师勤勤恳恳教,学生扎扎实实学”的良好校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时被誉为“太行山上的一面红旗”。

晋城一中办公室副主任薛满江告诉记者,当年的这支思想好、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晋城一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张士杰、陈秀彦、李绪守被称为晋城一中“三巨匠”。张士杰老师一专多能,能代物理、数学、制图三门课;李绪守老师仿制的“候风地动仪”精致美观、机械灵敏;胡敬虞、胡荣绵、黄克伦被誉为晋城一中“三支柱”。黄克伦老师拿着放大镜改作业和他的多项化学发明,令人称道。

与此同时,学校还培养了一批“站队画手皮,蹲下画地皮,躺下画肚皮”的学生。“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没有纸张和笔墨,大家就在手上、地上和肚皮上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如今我们的学生依然保持了这样的学风,孩子们出去参加比赛时经常在候车室、在座位上写作业,在电视台排练的间隙趴在角落里背课文,在前不久举行的千人远足活动中喊出的口号是‘上午走完50里,下午接着上自习’……”

校长周双林激动地对记者说,正是凭着这种良好校风和拼搏精神,学校才能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教育先进单位”奖状,赢得“太行山上一面红旗”的称号,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

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骨干力量。如果说人文关怀留住了晋城一中人的心,文明浸润铸就了晋城一中人的魂,那么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才是调动教职员工创业干事积极性的关键。

“前几年在取消老师的代课费和加班费后,学校马上就面临一个大难题。但凡涉及课外增加的工作量,比如周末安排老师监考任务、有的老师请假后替课,老师们都不愿意参加,严重影响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工作都不好开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就制订出了这一系列考核方案。”教务处主任闫月平说。

为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晋城一中除了将考试成绩、代课量、作业批改、备课等各项常规教学项目以具体的量化分数考核,还创造性地将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参加教学比赛、获奖作品情况等列入了量化考核。“制订制度和规则容易,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规则能起多大作用才是关键。”闫月平说,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和总结,他们发现绩效考核必须和晋升职称、评模推优、年终奖金等这些决定性的指标挂钩,这样考核下来的分数很起作用,效果也很好。

“现如今,年级组安排监考和替课容易多了,大家都抢着干。好多学校听说后前来考察。当然,除了用科学的管理分值量化大家的工作之外,大家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这些就组成了我们独特的积分制度。”闫月平笑着说。

“第二课堂”,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特色潜能

学校快速发展,制度是保证,文化是根本。校园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办学品味以及价值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是晋城一中在校园建设中的具体实践。

“目前,我们学校组织了40多个师生社团,有云数学、化学风、生生不息、时评社、春秋历史社、经天纬地社团等学科社团,还有焕章戏剧社、民乐团、舞蹈团、管弦乐团、视觉传达设计协会、阳光合唱团等艺术社团以及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摄影协会等传媒社团。正是依托各种课外活动,才培养出了一大批综合素养全面、个性特长鲜明的优秀学生。”政教处主任常鹏军说,学生社团主要由学生自主管理,现在这个平台已经成为学生交流展示的重要渠道,“第二课堂”对孩子们的知识增长、开拓眼界、兴趣开发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你看,这是我们学校2012届毕业生蔡丹阳。她高中一直在校广播站任主持人,当年以播音主持特长生获得自主招生加分,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并以突出表现获得清华大学2015年年度人物。像蔡丹阳这样在社团活动中发展个性、锻炼能力的例子还有很多。”周双林说,进入清华大学的赵鋆峰是编程社成员,在高二以信息学奥赛金牌得主身份签约清华大学;戏剧社成员陈思敏是2017年全国中戏、上戏双料第一名;图灵社成员赵鋆峰、杨子江,荣获全国计算机奥赛金、银牌被保送上清华;动漫社成员尹川,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国防漫画获奖者;宁一奇获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社团活动成为同学们的‘第二课堂’,成为孩子们寄托远大梦想的‘造梦屋’。”周双林的眼神中隐藏着掩饰不住的自信和骄傲。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亲身参与,亲自体验。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的言传,而是一段春风化雨的身教。

在晋城一中的微信公众号里,“一首《父亲》感动千万人,爸爸合唱团登上晋城春晚舞台。千人远足最感动瞬间:孩子,爸妈在这里等你。全城瞩目,第二届校园开放日盛况空前……”这些微信内容都生动的记录着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努力的成果。负责微信公众号运营的老师桑琦告诉记者,在2017年元旦合唱比赛上,“爸爸合唱团”的父子同台演绎,相拥而泣的画面感动了千万人,并迅速刷爆朋友圈。去年春季举行的“五十华里千人远足”活动,学校组织高一年级1000多人走进大自然,通过徒步放飞青春、锤炼意志,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响。

“这些活动不仅给学生留下了一份难忘的青春记忆,同时也在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巨大合力,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终生难忘的教育,收获的是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心灵成长。我想,这应该是一所中学的使命和担当,也是一所中学对一座城市的意义,我们一直努力延伸着这种影响力……”周双林说。

微信分享用图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