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新闻

我市文化旅游业突飞猛进硕果累累

2016-09-25 11:49 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 张小卫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泱泱丹水,莽莽太行。惟我始祖,神农炎帝;肇启农耕,泽被八荒……”2016年5月14日上午,海峡两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在高平市神农镇炎帝陵广场隆重举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希清恭读的拜祖文似乎还萦绕在耳畔,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同拜祭华夏始祖炎帝那庄严盛大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以文化心连心,以经济手牵手,深入挖掘炎帝文化宝藏,壮大炎帝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把高平打造成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这是高平近年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头戏,也是晋城市着力打造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

“十二五”时期,我市在文化旅游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可谓是硕果累累,捷报频传——

今年7月10日,在全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仪式上,我市有两件文艺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

今年4月12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出品的我市首部反腐主题情景音乐剧《大道无垠》,在太原市南宫剧场进行惠民专场演出,赢得省城观众与众多专家学者的好评;

去年5月20日,晋城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杜建萍以《长平绣娘》中“绣娘”一角,勇夺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

一张张独具特色、各展魅力的文化旅游名片,正助推着晋城这个绚丽多姿的内陆城市在全国叫响。

喜摘第五朵“梅花”

艺术之花枝繁叶茂

上党梆子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一脉,历史悠久。从1991年开始,我市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张爱珍、吴国华、张保平、陈素琴先后摘取“梅花奖”。去年,杜建萍又摘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我市的第五朵“梅花”。至此,自1983年设立中国戏剧“梅花奖”以来,全国获奖人数共681名,按全国283个地级市计算,平均每个地市约2.4名,咱晋城拥有5名。同时有近30人获得山西省“杏花奖”。上党梆子,这个经过一代代上党梆子艺人精心哺育和滋养的古老剧种跃上了历史巅峰,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百花园里描绘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有根扎沃土,才能枝繁叶茂。除了上党梆子艺术之花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外,近年来我市在文化艺术的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

“群星奖”是文化部设立的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代表了我国群众文艺创作的最高水平。2013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陵川盲人曲艺队凭借钢板书《退钱》捧回曲艺类全国群星奖。而市群艺馆太行风合唱团摘得合唱类全国群星奖,填补了我省合唱类项目在全国群星奖的空白。

2015年6月,作为我市第一部原创儿童剧,全省唯一入选剧目,《七彩梦》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获得优秀奖。

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追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后组织创作、改编、加工、排练了折子戏《杀妻》《收书》等、古装戏《两地家书》《吴起平乱》等、大型情景剧《大地永芳》、戏曲电视剧《婶娘》、歌曲《与太阳同行》《乡音乡情》、音画诗《农颂》、儿童音乐剧《快乐一支歌》等;上党梆子新编现代戏《赵树理》《西沟女儿》《山妹子》《深山腊梅》;上党梆子新编历史剧《初定中原》《千秋长平》《析城山》《长平绣娘》《程颢书院》;舞蹈诗《灵山圣棋》、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戏曲电影艺术片《斩花堂》和动漫片《大耳朵爷爷历险记》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感和较强现实意义的文化精品。

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014年国庆节,广大市民盼望多年的市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三馆合一”工程盛装开馆。到“三馆”看书借书,参观非遗、书画等展演,聆听各种文化讲座,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主要选择,“三馆”也成为我市文化设施的新地标。

市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集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的五年。文化艺术中心、科技研发基地等文化科技设施相继奠基开工建设,同时还积极推进县级“三馆一院”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形成了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截至2015年底,市区有图书馆、美术馆、群艺馆、文体宫、体育场、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跳水馆8个市级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全市有标准化百姓大舞台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4个,各类体育场地5711处,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站点等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4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为80%,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光缆联网。

随着各级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市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截至上半年,市图书馆办理借阅证6万余张,接待读者134万人次,组织阅读活动200余场,开展送书助读活动60余场次,建成了4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美术馆举办各类展览50场,举办学术交流主题活动5场,吸引观众和美术爱好者30余万人次;打造了“走进艺苑”公益文化培训品牌,共开办10个门类15个培训班,内容涵盖舞蹈、合唱、模特、书法、语言表演、戏曲表演、戏曲音乐、国学诵读等,受益市民达2万人次;组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约3300余支,市(县)级体育赛事年均超过110次,年参加活动人数达到80余万。周末大剧场、百姓大舞台、送戏下乡等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最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十二五”期间分别演出223场、220场、350场。

8月25日,“最炫太行风”2016晋城市第四届健身广场舞电视大赛刚刚落下帷幕,最终泽州县川底乡和村舞蹈队从近20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最炫太行风”健身广场舞电视大赛目前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已成为我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

无独有偶,每年的春节元宵“两节”文化活动,地方特色浓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受到全市上下的广泛好评。可以说“两节”文化活动既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的大展示,也是对我市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大检阅。

近两年,消夏文艺晚会备受群众推崇的一项文化惠民活动。220场演出,天天有亮点,场场有惊喜。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消夏文艺晚会这个开放的舞台,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坚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百姓的体现,更对繁荣我市群众文化生活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厚重历史文化风华展露

美丽晋城更加妩媚多姿

今年4月,在福建莆田举办的中国第三届传统宗教造像技艺大赛上,我市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刘惠斌最终以泥塑作品《降龙罗汉》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唯一最高奖——特别金奖,为晋城市的地方民间手工艺文化发展争了光。

我市一直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国家级19个、省级53个、市级50个,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9名、省级62名、市级114名,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2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传习工作室3个,并推出了常态化非遗广场(社区)公益展演活动(每月2场)。正是由于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才使我市的非遗呈现出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全、价值高的特点。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非遗项目走出去战略,太行风八音艺术团先后赴北京参加奥运会表演,赴南非友好交流;国家级“非遗”上党梆子传承人张爱珍赴台湾参加新竹竹堑艺术节,组织高平绣活等项目参加深博会等。为了让“非遗”植根群众,从2012年开始推出常态化非遗广场展演活动,2014年起又开展了非遗社区(乡村)展演活动。“十二五”期间,非遗广场(社区)展演累计115场。同时,借助网络、手机、报刊等多种平台和媒体进行展示和宣传,形成全方位的宣传格局,时时处处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魅力,让群众走进非遗、了解非遗。

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我市努力探索合理利用文物的途径和方法,使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其中仅宋、金以前的木质结构建筑就有46座,占全国同时期同类遗存的三分之一,被称为“早期古建博物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8个,中国传统村落31个,文物的数量、密度和珍贵度均居全省前茅、全国前列。这些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成功申报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不但使我市文物保护进入一个新时期,而且带动了乡村游的兴起。近几年,我市通过举办“最美乡村”活动,强化城市人游乡村的观念,促进乡村旅游和“一村一品”和谐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农村旅游市场的主流。驻足流连于晋城的最美乡村,皇城、孤堆底、蔡节、洞头、凤凰、土岭、侯庄、东四义、锡崖沟……村村有特色,处处有美景。

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八方来宾赞不绝口

近年来,泛旅游文化产业被列为我市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持续发力。

去年金秋时节,第三届山西(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如约开幕,太行山水的雄奇与美丽、地域文化的厚重与深邃,让八方来宾赞不绝口。

今年春节,司徒小镇凭借非遗项目“打铁花”,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匹“黑马”。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依托影视业,上庄古村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逐渐形成了文化旅游的“最炫民国风”。珏山文化产业园、潞绸文化产业园、777文化创意园正在成为我市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神奇太行绝顶,茂密原始森林,奇峻地质公园,秀美山川峡谷,辉煌古建庙宇,典雅古村古堡,在这里交相呈现。2014年5月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用14页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位于我市沁河沿岸的数十座具有东方风韵的明清城堡。能登上这家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有很强权威性的杂志,沁河古堡的人文和历史价值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近几年来,以皇城相府为代表的沁河流域古堡在节假日总能迎来大量游客,城堡内,游客穿梭其中,院院相通、楼楼相连,或曲径通幽,或逶迤交错,感叹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传奇。

一面是雄伟壮阔的太行山水,另一面是人文丰富的古堡文化。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王莽岭、蟒河、凤凰欢乐谷、九女湖为代表的太行山水,以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砥洎城为主的沁河流域古堡两大旅游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1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2个。有星级饭店2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0家。

晋城美景美名扬,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2015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2143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3244.1万人次,分别增长5.12%和19.49%;旅游外汇收入671.9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94.54亿元,旅游总收入294.96亿元,分别增长6.03%、21.7%和21.7%。晋城旅游实现了从“事业接待型”逐渐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旅游产业正在华丽蜕变。

微信分享用图
热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