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香 徐军利 今年以来,泽州县大东沟镇瞄准95户、182人的扶贫对象,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统筹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扶贫、保障兜底的精准脱贫之路。
该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攻坚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的领军作用,着力推动农村党建“活起来”,农村党员“热起来”,让贫困群众“富起来”。
围绕“党建示范引领、项目建设带动、富民产业支撑”发展思路,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举办“党员冬训”“先锋大讲堂”“领头雁”等培训,让全镇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黑泉沟村党支部与晋城市摩天地产有限公司签订了荒山承包协议,全力打造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不仅使村集体经济如期实现“破零”,村里的贫困户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中街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和西瓜、蔬果特色种植,不仅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还提出了以发展柿子保健醋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思路。
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和“增零”工程。东沟村依托电视连续剧《白鹿原》的取景地“徐家大院”,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同时规划了明清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目前正全面实施拆旧建新,建成后可新增街面商铺40间,创造100余个就业岗位,在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将实现“增零”。峪南村依托可寒山3A级景区,贾泉村加快美丽乡村创建,名气大增。
该镇党委政府秉承“汇聚社会微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按照“精准帮扶支部结对、党员联户、一对一帮扶”的工作思路,动员广大干部和企业家广泛开展“微承诺、微行动、微志愿”行动,在全镇营造了“人人见贤思齐、个个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涌现出许多开展扶贫公益活动的样板。
在该镇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吸纳周边23个村、35户贫困户的广兴隆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现代化的猪舍格外醒目。30岁的年轻人张浩浩是这座“现代养猪航母”的负责人,问及联户帮扶缘由,他真诚地说:“咱是靠着党的富民政策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又被推选为润达非公联合党支部书记,得谢党恩听党话回馈社会!”
一个月前,该镇双河底村的菇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培养好的500余袋优质菌棒依次发放到5户贫困群众手中,并对他们进行了技术指导。菇丰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军民说:“我当初也是个贫困户,村里、镇里积极支持我创业,如今我被选为村干部,就更得带着大伙一起致富了!”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该镇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主脱贫信念,同时在物资上给予必要的帮扶,并加大技能培训、外出务工引导,鼓励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等,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更重要的是,不断为贫困户引入“金融活水”,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全镇31户贫困户与泽州农商行大东沟支行签订了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协议,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需要最耐心的呵护。针对部分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大东沟镇通过认真调查走访,不断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两年前,东沟村村民韩军亮遭遇了一场重大车祸,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他的妻子既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照顾他这个“病人”,一时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村里就韩军亮的家庭情况及时召开了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扩大会议,帮他向镇里和县里申报了精准贫困户,还递交了低保申请。当拿到低保救助本时,韩军亮70岁的老母亲激动地说:“多亏了政府来帮忙,要不然我们这一家人可怎么活下去啊!”
在大东沟镇,像韩军亮这样的困难群众,纷纷享受到了政府低保救助。该镇建立起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精准识别低保对象,及时将贫困人口中患有重病、重残、无劳动能力的人员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有效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全镇95户贫困户,通过再甄别和再确认,将51户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户贫困户纳入了五保集中供养,3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在校学生雨露计划补助,37户残疾贫困户享受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4户贫困户领取到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
镇党委书记李俊文表示:“越是在脱贫攻坚‘攻营拨寨’的冲刺阶段,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到不剩一户、不落一人。我们要以人为本,精准帮扶,早日让困难群众走出低谷,走向富裕,共享发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