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城区银杏小区,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一家三代,女主人就是我市德孝模范郑艳云。
盛夏的一个下午,记者见到了郑艳云。看着眼前这个40岁的女人,记者很难相信,这么柔弱的双肩如何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郑艳云是泽州县大阳煤矿的一名普通职工。1998年结婚后,与丈夫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可平静的生活没过多久,郑艳云的母亲于2003年5月被查出宫颈癌晚期。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郑艳云不知偷偷哭过多少次,但她知道不能把这种负面情绪传给母亲,她想尽办法给母亲做营养餐,给母亲鼓劲加油。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
郑艳云刚刚松了一口气,又一件事让她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80岁的爷爷摔了一跤,大腿根部骨折。医生说,年纪大不能手术,只能回家静养,郑艳云又开始与婆婆一起照顾爷爷。爷爷的吃喝拉撒都由她一人承担,她把从照顾妈妈那里学到的护理方法用来服侍爷爷,把爷爷收拾得干干净净。在她和婆婆的精心照顾下,三年之后爷爷竟然能坐起来了。郑艳云一有空就和丈夫用轮椅推着爷爷散心。2008年3月,爷爷突然不明原因病倒了,这一次医生也无力回天,她和家人日日陪伴、悉心照顾,让老人安详地走完了最后一程。
送走爷爷不久,郑艳云的公公也病倒了。2009年9月,她公公突然发烧呕吐,经医院检查为脑囊肿。郑艳云二话不说陪着婆婆在医院服侍公公。公公发烧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她每天都给公公收拾。公公在治疗时,需要戴冰帽,郑艳云从零下20℃的冰箱里拿出冻好的冰块,然后灌在帽子里给公公戴上,让他退烧。为保证治疗效果,每次她都用手扶着装冰的帽子,手被冻僵了,都没有一句抱怨。慢慢地,公公的脑囊肿得到了控制,烧也退下来了。郑艳云的付出,亲人和邻里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大家都夸郑艳云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可郑艳云说:“父亲是爸,公公也是爸,照顾好老人是我的责任。”让郑艳云欣慰的是,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公公恢复得很好,现在身体也很棒。
老天似乎不眷顾郑艳云,打击接踵而至。2012年6月,她父亲又被确诊为贲门癌。给父亲找医院、联系医生,开导鼓励父亲,顽强的郑艳云再累也不表现出来,在她的悉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可安抚住了父亲这头,母亲的病情又开始恶化了。颈椎、骨盆、脊柱等多处癌病变。“母亲的脖子都直不起来,只能躺在床上。她爱干净不愿意在床上大小便,每次都是我很小心地把她的下巴搭在我的肩膀上,抱着她一步一步去卫生间,每天如此。”郑艳云回忆道。那个时候母亲大便不下来,她就用手给她抠,她怕妈妈的肌肉萎缩,每天给老人做按摩。还有一段时间,因母亲的膀胱里有拳头大的血块堵住了尿道,小便不通,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帮母亲抽淤血,保住母亲的命,她专门从医生那里学技术,自己在家帮母亲抽淤血。母亲不想拖累女儿,一度想放弃治疗,她听了母亲的话,心都碎了。她对母亲说:“只要有妈在,家才完整,我再苦再累,也要尽力把您照顾好。”但母亲的病情还是一天天恶化,最终离开了她。母亲弥留之际,她每天陪母亲说说话,给母亲揉揉身,为的就是能多看母亲几眼,多陪母亲一会儿。
13年来,从医院到娘家,又从自家到医院,一趟又一趟,忙得团团转的郑艳云从没有抱怨过;从母亲到爷爷,从公公到父亲,郑艳云恨不得有分身术,但她没有顾此失彼,她说:“娘家是亲人,婆家也是亲人”。
“照顾父母、公公、爷爷,我学会了换药、插管、扎针、消毒,现在基本都能干半个护士的活儿了。”郑艳云调侃自己。虽说是调侃,但从这句话的背后,我们能看出这位柔弱女子身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郑艳云的工作单位在大阳,每天都是早上走晚上才能回来,每天下班回来洗衣、做饭,郑艳云都抢着干。她说:“我母亲已经去世了,就剩下婆婆这一个妈,不管生活多苦多累,只要下班回家能叫一声‘妈’,我就觉得是件幸福的事儿。”
采访中,朴实的郑艳云一直强调:“照顾父母公婆都是我该做的,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不值得宣传我。”可认识郑艳云的人都知道,这十几年,郑艳云过得不容易。郑艳云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些年,家里的事一件接一件,娘家的哥哥嫂嫂弟弟弟媳,婆家的姐姐们,他们都在默默地出力,有困难时,亲人们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有了这些关爱和支持,我们才能渡过难关。”(本报记者 吴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