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晋城人物

【好记者讲好故事】侯丹丹:矿工的乌黑雕像

2016-09-07 10:17 太行日报

作为煤炭企业的新闻人,我要用镜头记录下煤矿工人的笑容和的汗水,让更多的人看到煤炭人的努力。——侯丹丹

晋煤集团新闻中心记者 侯丹丹
晋煤集团新闻中心记者 侯丹丹

在煤矿,总有一些人和煤炭一样,脸是黑的,手是黑的,连手掌的每一道纹路都深深渗进一生难以涤除的黑。这些让煤炭重见光明与温暖的人,自己大多数时间却工作在黑暗、潮湿与阴冷的环境中。身为一名多年以来常和矿工打交道的新闻工作者,我知道他们的心是红的,如燃烧的煤炭一样。

成金生是千千万万煤炭人中最普通的一个,他是一名党员,是晋煤集团长平公司综掘五队的党支部书记。我大学毕业工作至今只有短短的五年,但是基本上年年都要去采访他一次。

他17岁上班至今39年了。用他的话说,39年了,对队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台设备、每一条巷道都有了感情。39年,井下各种各样状况都经历过,所以不管有什么事,大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让老成下去看看。”

2013年,他所在的队组遇到一次难度很高的搬家倒面工作,2500米的运输距离,300米长、坡度超过13度的下山巷,5个90度的直角大拐弯,10几个小拐弯。有人说“时间这么短,运输任务还这么重,这哪是难干啊,这也忒难了吧?”“狭路相逢勇者胜!毛主席不也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字!走!”这就是成金生的风格。我记得,当时尽管每个人满脸都是汗水,但抡圆的手臂握紧的拳头告诉人们:这是一群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人!连续几个加长班干下来,搬家倒面运输任务不仅安全圆满完成,还提前了一两天。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突然想起来,成金生当时却很疲惫的坐在地上,手成拳不时地敲打自己的左膝盖,私下里询问,成金生跟我说:“人老了啊,以前干点活也不觉得累,现在才几个加班都有点力不从心了。”事后我才知道,其实他没有说实话,他的左腿才做完关节镜手术还不到一个月时间,连续在战场上拼命奋战,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什么给予他力量。

今年“七一”前夕,我在他的办公室等着采访他。无意间翻开他的工作笔记本,打开扉页,上面写着 “与职工同心!”五个字。2010年2月16日(大年初二),杨文化突发心肌梗死去世,我和队长一起冒雪来到了杨文华家,了解了情况后,发动队组干部员工募捐7850元。2011年2月5日(大年初三),职工高秀武,突发疾病去世,家访后再一次组织干部员工募捐7850元,事后与工会协调救济等相关事宜,并多次与公司沟通为其妻安排了临时工作,使其家里终于有了生活来源……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近几年来成金生的工作。他看到后不好意思地说:“我个大男人还记这些琐事,你可别笑话啊。”细细翻阅后,我只是觉得这本普通的笔记在我的手中是那么的沉。

“小侯啊,再过一年,准确说还有几个月,我就要到站了。你以后采访我的机会可不多咯。哎,平时总说早点退休,早点退休,可是真要退休了,要离开这呆了39年的地方,心里还真的挺难受。不过,以后只要组织一句‘让老成下去看看’,我二话不说,保证第一时间冲在现场。”说完他哈哈笑了起来,却没有看我的眼睛。我想他是不愿让我看到他的不舍与难过。

采访结束后,我来到综采三队,见到成金生的儿子成俊峰。中国矿大采矿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成俊峰也回到企业,扎根基层队组,“在你心中你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毫不迟疑犹豫,“我爸就是我的榜样!”

看着成金生和他的儿子,我觉得我心中的矿工的雕像变得有血有肉起来,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百炼成钢,他们在困难面前冲锋陷阵,舍我其谁。尽管煤炭市场形势严峻,但是这成千上万矿工们仍然始终如一的坚守着他们的阵地。

有人说,笔下有个人的命运,也有时代的洪流;镜头里有浓缩的世界,也有历史的变迁。一支笔一张纸,一个镜头一块屏幕,承载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是担当,也是挑战。作为煤炭企业的新闻人,我想我能做的就是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汗水,用手中的笔告诉大家,矿工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叫坚守,有一种勇气叫执著,有一种魄力叫创新,让更多的人看到巷道中的艰辛,看到煤炭人的努力,看到晋煤在经济新常态下重新崛起的信心,看到山西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后改革的决心。在前行的路上铭记,与时俱进,不忘初心。

微信分享用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