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常敏丽 现岭村有十多座保存完好的古院落,是山西历史文化名村。杜龙希望能唱好历史文化名村这台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春节期间,记者前往陵川县西河底镇现岭村采访。从市区沿陵沁线往东北方向行驶,最明显的感觉是气温在不断下降,路边的积雪时隐时现。
在现岭村村委大院一间小房子里,杜龙的单人床放在角落,窗前一张破桌子上放着电磁炉,床角下放着一个烧水用的电热壶,开门的瞬间一股阴冷的空气让人不由地缩起了脖子。床上放着厚厚的被子,让这个阴冷的小屋有了一丝暖意。杜龙说,这都是老母亲为他准备的。陵川的冬天异常的冷,村子里没有暖气,他到现岭村之前,从小到大都没有穿过棉裤,到这里两年了,母亲每年都会为他提前备好厚厚的棉裤。
2015年8月,杜龙告别机关生活,来到陵川县西河底镇现岭村。在此之前,杜龙从没听过这个村名,当单位的同事把杜龙送到村里时,坐在村委大院门外晒太阳的村民们听说“市里派来第一书记了”,有人抓住杜龙的手说:村里就两件事,一个是村民吃水难,一个是村里环境卫生差。
杜龙原来在单位干的是党建、排污收费、报表等和电脑打交道的工作,而且还有领导把关,突然有人把他当依靠,杜龙心里有了负担。
离开家时,杜龙的孩子刚刚2岁,同样也在机关上班的妻子对杜龙说:“下去好好锻炼一下吧。”60多岁的老母亲对杜龙说:“放心去吧,家里的事儿你不用管。”
带着对孩子的思念和家人的嘱托,杜龙在这个小山沟里一呆就是两年。
2015年8月11日,市环保局的车把杜龙放到现岭村村委大院时,村委干部热情地给一行人递上了一杯白开水,杜龙对这杯白开水记忆犹新:浑浊还沉积着大量的水垢,喝起来还有一股涩涩的水锈味。原来村里断水已经一年多了,村民吃水需要到临近村里挑水,年龄大点的村民靠邻居们帮忙才能吃到水。
“听到这个事,我真是心如刀绞,”杜龙说,“一定要解决村里百姓的饮水问题。”
现岭村现用的供水系统是20年前铺设的,而且是全乡镇27个行政村共用的一套水网,供水能力明显不足,加上该村水源不稳定等因素,三到五天才能供水一次;管道和设备老化严重,原有管材多用PVC管,抗压能力差,易破损,渗漏损耗量大,水压不足;自来水供应难以保证。水质差的主要原因是蓄水池为露天水池,设施简易,无卫生防护设施。
村民王儿保说:“记者同志,你相信吗?我们不仅用屋檐水洗衣服,我还吃过屋檐水呢!”
在现岭村,像王儿保一样吃过屋檐水的村民不在少数,用水难困扰了现岭村两年之久。
杜龙的父亲曾在老西关水利队工作多年,为尽快解决百姓吃水难题,杜龙向有水利管网经验的父亲请教,杜龙的父亲曾多次从市区往现岭村跑,只为规划出一个可行性强的管网系统,既让村民用上水,又不增加集体负担。
首先从取水保证性进行改造。出动人力200余人,用挖掘机挖了30小时,重新铺设水管200余米,将原管道水泵改为潜水电泵,增加了旁通联络管道,修建了专用水设备机房,安装了全自动控制系统,增设了水位报警装置。其次是从饮水质量进行改造。增设饮水净化过滤器和杀菌臭氧发生器。
现岭村集体经济薄弱,改造管网都需要钱,这些钱从哪里来?“集体没有一分钱,而解决村民吃水难那是需要钱的。”村支书张发旦说。
“改造水网花了将近7万元,小杜书记全部用自己的工资先行垫付的。”村干部说。记者给杜龙算了笔账,杜龙每个月工资是3100元,近7万元的水网改造费用是杜龙将近2年的工资。
2016年,杜龙又通过多方努力,从县水务局争取到35万资金,针对村里露天蓄水池影响水质、高位水池小不能满足村里需求等问题,重新修建了300立方米封闭式蓄水池和2千米的水网提升,并自费1万元在村口增设一管道泵,解决因海拔问题导致供水期间不能将水提到新建水池的问题。此工程的投运彻底解决了现岭村群众吃水难问题。
杜龙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可他快2年没有摸过篮球了,杜龙在篮球俱乐部里面是个组织者,没有驻村之前,杜龙每个周末都会和队友们比赛,但两年来,队友们很少再见到他的影子了。
2016年,村民们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也在杜龙的努力得到了解决。杜龙个人出资2000余元,两天之内买下了300多棵行道树,种植在村主干道两侧,同时出动大型机械5台次,劳力200人次,修建集中处置垃圾池10处,对村内垃圾山、杂草堆、柴火堆、石堆等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垃圾1000余立方米,现岭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其实在这里混上两年离开,对沃个人没什么影响,但看到纯朴的村民,每天感受着他们生活的艰辛,真是于心不忍,”杜龙说:“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现岭村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好。”
现岭村耕地面积有1973亩,派出单位市环保局为现岭村送来了科普农业方面的杂志和报刊,如何发展好特色农业——西河底小米,也成为现岭村下一步要做的事。
现岭村还有十多座保存完好的古院落,是山西历史文化名村。“如果能唱好历史文化名村这台戏的话,现岭村的前景会更美好。”杜龙还有很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