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新闻

天井关孔庙能建成晋城文化地标吗?

2016-08-31 10:34 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 吴俊玲  距离“天井关·孔庙”最后一次被毁已经过去73年了。今天,泽州县晋庙铺镇重提修复孔庙之事,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呢?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说,重修这个历史悠久且有特殊价值的孔庙和书院一体建筑,使其发挥记载历史、教化人心的作用。

赵树理研究会会长赵魁元认为,现在世界经济大同,但文化却是独特的,未来的竞争在文化。“天井关·孔庙”就是晋城的文化地标,所以重建很有必要。

晋庙铺镇党委书记邢剑虹说,修复孔庙是一件民心所向的大事,作为地方政府,我们应该在抓产业和旅游的基础上,把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下来。

7月19日,学界翘楚和各类专家齐聚晋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天井关·孔庙”的重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尽快重建孔庙,让这一文化地标早日盛装迎客。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界翘楚和各类专家集聚天井关,考察历史文化遗址。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界翘楚和各类专家集聚天井关,考察历史文化遗址。

“孔子回车”虽属口传,但以此立庙已延续千年

“临河而叹”和“孔子回车”都是关于孔子“如晋遇阻而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孔子原想投奔晋赵简之,后因赵简之杀了窦名犊、舜华二位贤大夫,故临河而反,后用为“不投不义人”之典。

第二个故事:孔子到晋国讲学,车行至天井关村南,被一群正在玩“筑城”游戏的孩子挡住去路。孔子要求孩童让路,孩童说:“只有人让城,何来城让人。”孔子叹其机智,并见道旁松鼠作揖,见此地民风畅达,认为没有必要再西进,所以在此地“回车”。

这两个故事一雅一俗,一个记载在《史记》里,一个流传在民间,都与“孔子如晋”有关。因第二个故事的发生地在“天井关”,所以,东汉建宁二年(169年),在天井关始建孔庙,以纪念孔子“回车”的经历。立庙者孔昱是孔子十九代嫡孙。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推行汉化作为既定国策,所以对毁落的“旧宇”进行了重整。

唐贞元间,孔子第三十八代孙孔戡重修孔庙。相传,孔戡进士及第后,因辅佐的卢从史试图割据,常有不法之举,孔戡给他讲君臣父子之道。见不从,几次上书要求被贬斥,唐宪宗授其卫尉丞,分司洛阳。孔戡到洛阳后,直接迁居晋庙铺,在天井关孔庙边筑居。后来卢从史阴谋败露,孔戡因而得到擢升,就重修了孔庙。

宋英宗治平四年,著名理学大家程颢任晋城令,对孔庙亦加以修缮。元初元兵南下,因天井关是兵家必争之地,孔庙被破坏,仅剩正殿。战事稍息,当地官员和百姓又增修孔庙,孔庙的祭祀活动还得到稳定的财政支持。

元末战乱,孔庙又一次被损毁。不过在明朝确立稳定的统治秩序之后,孔庙又获得了数次整修。

万历三十一年,当地乡绅不忍看到孔庙之废殇,募资募工,使孔庙焕然一新。

清顺治十一年,有马鸣佩者,“历岭登关,乃成礼于庙中阶下”,但感叹“丹青不焕,俎豆无光”,于是联合附近四县的官员,募资修庙。

康熙十八年,衍圣公派孔衍珻前往河北、河南和山西寻访孔子遗迹,由河南入太行,见天井关有圣祖庙在,于是慨叹孔门后裔不独在曲阜,并选择本族弟子作为奉祀生员,专管孔庙(回车辙书院)祀典。至此,天井关孔庙确立了独特的地位,即不同于一般的庙学之庙,而是属孔子后裔的林庙。

清乾隆四十九年,泽州知府姚学瑛发现孔庙太靠近交通要道,孔庙背后的崖上有民居对孔庙呈俯视之势,所以姚学瑛和乡绅商议,把孔庙迁移到旧基附近的山坡上。

嘉庆年间,孔庙最后一次大修,除了新绘十哲圣像,还在更衣亭边筑一小屋,为春秋丁祭栖息之地。又在庙旁立一壁,将与孔庙有关的碑刻嵌入壁上,以免磨灭。

1943年,日寇入侵,孔庙被重创,文物也被洗劫一空。

所以,屈指算来,距离“天井关·孔庙”最后一次被毁已经73年了。有人曾考证过,孔子事实上没有来过泽州,孔子回车故事是古人思念孔子的虚构,“孔子回车”也就是一个传说,孔庙有修复的必要吗?对于这个疑问,干春松是这么看的:孔子是否真在这里回车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孔子的传说自汉代流传至今,孔子的思想流播千年并被世人所接受,这才是“天井关·孔庙”的意义之所在。

联袂开发,整合文化资源彰显文化内涵

那么,天井关孔庙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修缮,还是重新选址进行重建?应该怎样建设?这些问题成为专家和学者讨论的重点。

复旦大学教授郭晓东说,我们现在聚在一起专门研究孔庙的问题,但这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并不仅仅是一个孔庙,还有八百里太行首屈一指的地标性文化名片天井关,它是万里茶路入晋第一关,还有孔子回车留下的车辙。“古关、茶路、车辙、孔庙”名播华夏,汇聚了天井关的多种文化元素。因此,重建时必须把这些文化元素系统考量,整体激活,形成一个文化合力。

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山西晚报原总编辑姚剑非常同意郭晓东的看法。他认为,天井关和聚寿山相距不到2公里,如今的聚寿山景区经过开发,已经成为佛教文化和国学传承的一个文化名片,重建天井关和孔庙时不要局限于在现址上修缮或迁移到原址上重建,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一定要考虑和聚寿山联袂,形成一个珠联璧合的整体,以利于将来大规模开发旅游。

文化学者柏扶疏非常看重孔庙的内涵,他认为,一般的孔庙都修在繁华之地,有学堂的功能,而天井关孔庙却屈居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必定有独特之处。仅凭这点,就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柏扶疏说:这些年,我到各地去看过很多孔庙,有丰富内涵的不多,如今我们要重修孔庙,也就是自古以来我们称之为官庙的,同样遇到了这样的坎儿,我们该如何体现孔家文化,如何设置规制,希望专家学者们不吝赐教。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陈明与柏扶疏有同感,他说,按照唐代以后的孔庙建制,孔庙一般和官学结合在一起,即所谓的“左庙右学”,而天井关孔庙所在的晋庙铺镇自古以来并非府县治所,可见此孔庙不同于其他之孔庙。现在,天井关虽然失去了关隘的作用,但深厚的文化积淀却留存下来,这是古文化的结晶。而且,此处还留有李白、白居易、韩愈、陈廷敬等名家的诗词题跋200余首,其文化内涵可见一斑。

复旦大学教授郭晓东认为,一个关一条路一个庙,天井关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在南方,一个地方聚集了这么多的文化元素,早被开发的热火朝天了。不过,任何故事都是讲出来的,晋城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发关”、“证明路”、“重建庙”,以丰富其内涵。同时还可考虑在庙旁修建博物馆和国学学堂,建成一个教育基地和文化古镇。

如今,“天井关·孔庙”的文化储备已经到位,下一步应该研究其规制问题。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柳河东说,从汉朝到清朝,每次修缮都加进了当时朝代的印记,所以这次重修时,要选定一个朝代为标准,原汁原味地表现。目前山西现存孔庙60多个,但大多数都不尽如人意,所以,“天井关·孔庙”要取人之长、弃人之短,建一座独一无二的孔庙。

顶层设计,多算文化账少算经济账

专家和学者们在讨论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要多算文化账少算经济账”这个观点。在学者们看来,地方政府重提修建“天井关·孔庙”,很大程度是基于发展旅游、提升当地的经济收入考虑的。因此,要重建就必须先理清孰轻孰重,给开发定了“基调”,才能顺理成章地做下去。

原三晋研究会副会长马甫平提了个醒:如果纯粹是商业动机,就如同杀鸡取卵,不仅达不到商业的目的,还可能破坏天井关孔庙的文化底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璧生谈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以各种方式对孔庙进行恢复重建,但大多数做得“四不像”。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商业动机,所以建起来的孔庙就很糟糕。如今地方政府打算在天井关重建孔庙,我认为文化应该放在首位。天井关是未被开发的富矿,又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孔庙,拥有孔子回车的生动传说,只要开发得力,它会成为晋城的标志性名片。如果把天井关、孔庙和聚寿山整合一下,联动开发,那就有很多可以期待和想象的空间。

教授们都对陈璧生和马甫平的提议投了赞成票,并从各自的角度对“文化开发”进行了阐述。

同济大学教授曾亦认为,天井关不是一个繁华的地方,现在地方政府要重建,更多是基于旅游的考虑。那么孔庙要承担一个什么样的功能?就我看来,“天井关·孔庙”将要承担两个功能:第一,孔庙是家庙,要有祭祀的功能;第二,孔庙延续千年,要有国学的功能。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陈明建议,在建设孔庙的同时,要把茶路这个古道的起点和终点进行考证,还原古道,并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做成穿越的情境,让人们体验古道的历史感、纵深感。而且,这条茶路又是诗词歌赋里的重要意向,所以“茶路”的文章做好了,就是天井关的一个亮点,一大特色。这也是在挖掘文化内涵。

陈明说,现在山西因煤而衰,地方政府在投资开发“天井关·孔庙”时难免会力不从心。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贵州经验,贵州是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但贵州瞄准旅游和文化,提出了打造文化大省的目标,他们充分吸引民间投资,为旅游造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此,晋城可借鉴贵州经验,拓宽思路,用“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分期来做,若做好了,随着天井关的延伸,文化会跟着延伸,旅游自然也会得到发展,经济的提升顺理成章。

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柳河东建议,每一个重要的重建都要从长计议,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别留遗憾,若没考虑成熟后就上马,很容易出现问题,让后人都无法补救。在开发过程中,要多方联动,发挥小政府大社会功能,凝聚乡贤力量和企业力量,绝对不能错过这次大好的历史机缘。

邢建虹表示,专家们的意见非常中肯,既然地方政府要建,就要不留遗憾。天井关孔庙的修建是一项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我认为,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所以要科学规划,让传承2000多年的历史圣地与世人重见。

(照片均由泽州县晋庙铺镇政府提供)

微信分享用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