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马利 今天,晋城技师学院迎来一个历史时刻——全国技工院校首届职业素养培育高级研修班在该校举办。来自全国100多所技工院校的400多位代表齐聚晋城,就新时期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课题展开交流。
这样一个全国性研讨会议选择了晋城技师学院,无疑是对他们的一个肯定。全国同行为何关注晋城技师学院?
近年来,该院紧紧围绕学生成长,积极探索通过德育教育“12868”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帮助学生完成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该院以“做人为本 技能立身”为特色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也一直是兄弟技工院校关注的焦点。
晋城技师学院是我市一所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在校生超过1万人。
和所有技工院校的学生一样,技师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自身修养差异较大。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素质的职业人,有品位的社会人。他们提出了“必须让每个学生在现有不同层次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培养目标,并以“做人为本”为宗旨,构建了“12868”德育教育系统工程。
具体而言,“学会做人”为一个目标,以“养成八个行为习惯、提升六项基本素养”为两条主线,通过开展八项常规活动,六大特色举措,八方联动齐抓共管来加强学生的成人教育、公民教育和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经典活动。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道德讲堂为例,从2014年9月至今,该院通过系部演讲竞选,逐步遴选出330余名院级学生道德宣讲员,截至目前已围绕28个主题进行了2200多场次的道德宣讲。“德育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通过一系列正能量的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不断增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担当,学生的基本素养得到了夯实。
与其他院校不同,技工学校的学生具有学生和准职业人的二元身份。对此,技师学院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通过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以及技能大赛把职业素养培育全部纳入课程体系,层层落实。
专业建设方面,每个专业配备一名专业负责人,带领通用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推进专业建设。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技能+素养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能力。
校企合作则是技工院校的办学基本制度,目前,该院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主动与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每个专业职业素养培育的特色。教师通过实践锻炼,不断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比如教师闫玉喜和任国顺是晋城富士康高管,他们长期在企业摸爬滚打,不但助力企业发展,还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收集到相关专业的职业素养点,把对工匠精神的诠释带进校园、带进课堂、带进实训室,让每个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准职业人素养的重要平台,也是全面展现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的舞台。该院出台了《关于建立技能竞赛制度的实施意见》,形成了一月一小赛、一季一大赛、一年一次技能竞赛节的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一次次的竞赛,参赛作品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从稚嫩到成熟,逐步接近国家级技能水平。近三年,6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要想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徳技双馨的技能人才,学校绝对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
实践中,技师学院各专业纷纷创建了符合专业特色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如低年级段学生的“职场体验”模式、导游专业的“黄金周”模式,他们通过对企业文化、安全知识、岗位职责、职业态度等内容的岗前培训,加强学生对岗位、企业、行业的认知。与此同时,学院还自建和校企合作共建了校内社会服务实训基地,创办了汽修、酒店、超市、美容美发、旅行社、电工电子服务窗口、烘焙房、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等多个创业培训实体店,相关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灵活进行工学交替。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掌握技能,培养学生遵章守纪、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更快地适应企业需求。
诚如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所言,技工院校在抓好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个根本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职业素养培育,把工匠精神、职业操守、人文素质、文明礼仪等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全面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打造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品牌。
近年来,数万名学子在晋城技师学院完善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下,体验了成功,建立了自信,走技能成才之路。而且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也备受企业欢迎,很快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在连续四年举办的家长开放周中,通过调查家长满意度达96%以上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