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新闻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亲历】王天智:在高平工作的那十年

2018-08-23 17:37 太行日报

◇王天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组织路线要保证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山西省委根据中央要求,决定在全省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到基层任职工作。1981年我在山西省公安厅工作,被推选到第一批下基层锻炼的干部行列,于年底任高平县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清除文革派性流毒,为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文革期间,高平的派性比较严重。1981年胡耀邦同志亲临高平县视察工作,听取时任高平县委书记贾培宏汇报后,明确指示:要坚决克服派性,解放思想,团结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把高平的工作搞好。胡耀邦同志视察高平后,在太原干部大会上又明确提出:“解开多、大、紧,同上玉皇顶,48万愚公齐努力,定叫山西大地变奇迹。”高平县委认真贯彻落实指示精神,解思想疙瘩,消恩怨误解,克服派性,团结一致向前看。1982年我在高平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认真贯彻指示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认真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这是政治方向,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定不移。二是彻底清除派性流毒,团结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三是不看派别、看工作,谁工作好就重用谁,谁工作不好就调整谁。经过一个多月的大学习、大讨论、大整顿,党员干部克服派性的自觉性大大提高,政治生态大大好转,统一了思想、稳定了局势、振奋了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打好了思想基础。1983年,高平县委在全县选拔了一批优秀大学生提拔到各部门领导岗位,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高平首先抓的是农村改革,即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1982年高平县委县政府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县推广土地分户经营,完善村集体经营和分户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经过几年实践,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而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除经营土地,剩余时间自己安排,不受村里大队限制,有的磨粉养猪,有的加工粉条豆腐,有的养鸡养兔,有的恢复传统手工艺,有的炼铁铸造,有的加工农机具等。多种经营放开了,农贸市场放开了,商品交易活跃起来了。1985年,高平河西镇一个农贸交易市场,当年交易粮食超亿斤,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养猪养鸡积极性,涌现出一批“专业户”、“重点户”,农村的能人不断涌现,农村的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发展。1983年我当选高平政府县长以后,请省农科院、省农业厅和山西农大的教授专家来高平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培训高平农技人员,提高农业技术水平。通过几方面共同努力,1985年高平小麦单产翻一番,总产超亿斤,这是高平历史上没有的纪录。1986年初,我任高平县委书记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这在当时全省是第一家。农村改革、农技推广、发展基金、“以工补农”等几项改革经验,连续三年高平在全省农村工作和三级干部大会上介绍和交流了经验。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活力无限。晋城市各县区传统的“五小工业”在全省是有名的,小冶炼、小铸造、小水泥、小五金、小机械等小手工业历史悠久,这是我们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八十年代中期,高平县乡村两级的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开始起步的是乡办水泥厂、乡办化工厂、乡办地毯厂、村办陶瓷厂、砖厂、黑陶工艺厂、铸造厂、暖气片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等等,后来随着“油水快流”口号的提出,乡村也开办煤矿,煤矿越办越多,这样乡村的地面企业发展就慢了。

在乡村企业发展的同时,“专业户”、“重点户”、“小作坊”等民营企业开始萌芽发展,个体手工业、私营企业逐步发展成有规模的民营企业。比如:张福禄炼铁厂、常木森炼铁厂、朱文斌铸造厂、苏红萍服装厂、三甲乡的铸管厂和暖气片厂,随后又发展到焦化厂、化工厂、粮食加工厂、面粉厂、小水泥厂、砖厂等等,这些民营企业,投资小、见效快,活力无限。

1985年,高平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召开劳模大会,大力表彰奖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功人员。有功人员骑上大红马,戴上大红花,锣鼓迎接,看游行的人山人海,大力宣扬劳模精神。198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乡村企业——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增加乡镇企业活力,改变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这一项政策,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1986年,省政府在高平召开全省乡镇企业发展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高平的经验。会后,高平的马村镇黄梨汁厂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进行扩建;城关镇的糠醛化工厂改制成股份制企业,并进行了扩建等。从现在的眼光看,当时高平推行股份制改革大方向是正确的。

群众看党风,关键看行动,说得好不如干得好。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群众才信任我们。我在高平政府县委工作十年,每年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四大班子根据群众的建议,集体研究讨论每年急需解决的重点民生问题。比如:群众建议改善乡村公路,解决出行难问题,县委政府就决定用两年时间解决乡村公路问题,县里领导亲自上阵指挥,集中人力、财力,县乡村齐动员,两年时间打通了断头路,实现全县乡与乡之间的循环路。又过了三年,实现村村通公路,重点村通客车,大大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群众反应东部山区饮水困难,县委政府决定搞好规划,每年解决十个村的打井饮水问题,有的村打300米见水,有的村就需打300米以上才见水,用了几年时间,打了几十眼水井,基本解决最困难村的饮水问题。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学校很多教室不够用、危房多,县委政府决定,县乡村三级共同努力,用三年时间改善办学条件。1986年,时任副省长张维庆到高平调研教育工作,看了几所乡办中学、村办小学,他高兴地说:“高平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三级办教育的做法值得全省推广。”

1986年秋天,县里决定用两年时间改善乡镇医院的医疗条件,并集中配备防疫接种疫苗的现代化设备,同时解决村村有卫生所的问题。

1987年,根据省政府要求,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集中解决乡村通讯设备落后问题。当时没有移动通讯,只有县乡长途和乡村普通电话。县邮电局到上海购买了一套比较先进的通讯设备,解决了全县通讯难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快速发展,用电量也快速增加,县委政府,每年建设几个三万五变电所。同时建了十一万变电站,满足用电需求。在解决乡村民生问题同时,高平县城也是日新月异,群众说城里吃水难,我们请省水利厅三位专家来搞物探、电探,最后决定用两年时间,打成六眼水井,建了万吨水厂,彻底解决了城内饮水问题。1983年,我们建了地面卫星接收站,解决了看电视问题,又新建了广电大楼,解决广电宣传基本设施问题。从1983年起,改修了几条老街,新修了几条大街,新盖了一中教学大楼,新建新医院门诊和住院大楼,新建影剧院,新建体育场,新建新华书店,新建百货大楼,新建公、检、法、司办公大楼等,每年要办十几件实事,扎扎实实解决群众急需的民生问题。

1990年6月,山西省委组织部推选两名县委书记出席全国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我和大同南郊书记参加了大会,在会上交流了“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抓党建促发展”的做法和体会。会议期间,我荣幸地参加了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的座谈会。回晋城后,我给市委作了汇报,同时表示认真落实大会精神,认真抓好党建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党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者为晋城市委原常委、市委政法委原书记)

注:解开多、大、紧,同上玉皇顶,当时指的是山西派性结的圪瘩又多又大又紧,要解开圪瘩。玉皇顶指泰山的最高峰。48万愚公齐努力,指的是当时山西干部。

一无两有三配套:一无是指校校无危房;两有指的是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三配套指的是教学工具、教学仪器、运动器械。

微信分享用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