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媛
加快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建设,着力构筑环太行山旅游景区循环圈;积极推进太行古堡密集区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全力做好太行古堡申遗工作;把“状元文化”打造成大阳古镇的特色旅游牌……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就如何挖掘好、整合好、利用好我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将晋城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一线旅游城市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何国印代表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关键是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们要不断提高旅游干道公路、重要景区公路和旅游村寨公路建设标准,进一步改善景区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提升广大游客旅游的可入性。在我市,连接湘峪古城和皇城相府两个景点之间的公路是前些年以村村通项目实施的,坡大弯急加之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行车需求,更不能适应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进一步改善景区交通的便利,打造太行古堡游精品旅游路线。
邢建忠委员说,要搞好偏远山区景区供水、供电现状调查,合理规划供水、供电布局,围绕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实施供水、供电基础设施改造。以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加强景区内旅游道路、步道、停车场、标示标牌、厕所、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努力建设配套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交通便捷、标识清楚的旅游景点。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以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绿色环保酒店、中低档的经济型酒店、自驾车野营露宿基地、乡村旅馆,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 加快大景区整合步伐,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黄围山景区的资源丰富,但受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和资金短缺的制约,近年来景区发展缓慢。”李甜甜代表告诉记者,在实施王莽岭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整治提升时,能够同步考虑实施黄围山景区的改革和招商。此外,在实施大通道建设的同时,同步加大对黄围山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力度,使黄围山景区与王莽岭景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待外部高铁、高速和内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车后,能够成为打造太行版块龙头景区的一大亮点。
冯德强委员说,晋城古村古堡分布广泛,将古村落升级为“景观村落”,发挥其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升晋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以现有古村落为载体,修旧如旧,开发保护并举,实现一年四季能赏景;以人物、文物、房屋为载体,打造旅游、休闲、文化、康养、现代产业融合最佳地;以开发旅游产品为载体,集约供给农副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以景观村落为载体,升级晋城旅游版图,建设一批、谋划一批、推出一批、培育一批,走出“晋城模式”。
●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叫响叫亮“晋善·晋美·晋城”品牌
郭完计委员说,泽州县大阳镇历史上共出现了9名状元,全国罕见。可以把“状元文化”打造成一个大阳古镇的特色旅游牌,充分挖掘古代状元文化,由市县两级文化旅游部门牵头,集地方党政、史志部门、民间专家等力量,组织成立状元文化研究会,共同搜集整理状元史迹、史料等历史文献资料,适时组织相关专题研讨,扶持企业开发状元文化产品,使状元文化成为我市的一个特色旅游品牌。
袁麦林委员认为,为进一步提升炎帝文化品牌,要不断完善拜祖大典程序,力争列入民俗传统节日保护名单,并及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切实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加速经贸合作交流,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不断增进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的认知和认同。
“将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在一起,既能推动文化的传播,又能解决旅游业态单一化的问题。”李耀华委员认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为深入挖掘、开发和利用这些沉睡的“明珠”,希望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互补,把民俗文化植入到旅游体验过程中,推动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和专业演出团队及非遗传承人走进景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使我市的旅游产品丰富化、多样化,形成品牌叠加效应,叫响叫亮“晋善·晋美·晋城”品牌。